从2004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透析2005年走势

时间
2005-04-20

总体经济运行平稳

2004年,医药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88.39亿元,同比增长16.92%,其中12月份完成144.26亿元,同比增长22.87%。就全年经济增长波动看,5月份以后总体呈现持续回升的势头。

同期,医药工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17.44%,销售收入增长全年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其中12月份完成393.1亿元。

同期,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306.38亿元,同比增长11.74%。在主要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实现利润96.65亿元,同比增长15.69%;化学品原料药工业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10.95%;医疗器械工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49.01%;生物制药工业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4.22%;中成药工业实现利润74.45亿元,同比增长11.37%。

从各行业实现利润占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同比变化看,化学原料药所占比例同比下降4.18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提高1.08个百分点;医疗器械行业提高1.99个百分点。从利润增减情况看,化学原料药工业利润同比减少6亿元,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则增加13.1亿元,医疗器械行业增加8亿元,中成药行业增加7.6亿元,生物制药行业增加3.13亿元。

2004年,医药工业总体呈现收入增长低于成本增长的格局,按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看,只有集体经济企业的收入增速和成本增速最为接近,而国有医药企业收入增长低于成本增速3.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低近3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增速以集体企业最高,国有企业最低,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46.85亿元,同比增长12.5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23.05%,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则下降22.6%。

主要子行业苦乐不均

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体规模世界领先,生产过剩。2004年化学原料药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利润下降。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3%和40%。从营业额排名的前10名企业的主要经营情况看,只有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本增幅低于收入增幅;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亏损0.87亿元,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赢利下降81.75%。

在企业分布上,主要抗生素产品由华药、石药、哈药、鲁抗、华星等几大企业垄断;东北制药总厂、江苏江山制药、维尔康药业和维生药业则被称为维生素C的四大家族,在国际市场上已与瑞士罗氏和德国巴斯夫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区域分布上,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粗品生产则集中在浙江台州和江苏武进、金坛和常州一带。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品种多是近几年开发的新药,各品种需求量不大,产品的销售以出口为主。部分企业在国外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是国外合同生产商供应链上的一环,与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虽然我国已具有较强的原料药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生产能力过剩也十分突出。

化学药制剂工业总体平稳增长。2004年,化学药制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62.68亿元,同比增长17.77%;实现利润96.65亿元,同比增长15.69%;实现利税总额169.22亿元,同比增长16.24%。

从收入前10名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看,阿斯利康(无锡)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均超过成本增长,前两个公司利润总额的增长高达76%以上;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收入增幅与成本增幅大体相当,实现利润增长为17%~26%;而其他公司由于成本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收入增长,实现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饮片行业赢利增长,大型中成药企业成本提升较快。2004年,中药饮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2.26亿元,同比增长13.56%;实现利润15.04亿元,同比增长8.07%。中成药工业完成销售收入709.37亿元,同比增长15.97%;实现利润74.49亿元,同比增长11.37%,增幅比上半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在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和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成本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收入与成本增长基本同步。前10名企业实现收入占行业收入的比重达到48.47%,其中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占到15%。前10名企业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仅为26.8%。

生物制药产业成本增加快于收入增加,利润增幅回落。2004年,生物制药工业呈现适度快速增长势头,当年完成销售收入248.95亿元,同比增长22.08%;实现利润25.188亿元,同比增长14.22%。前10名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为37.48%,实现利润占利润总额的35%。

医疗器械行业效益提升显著,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2004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28.92亿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利润24.4亿元,增长49.01%。排名前10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2.18%,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5.33%,占行业利税总额的比重为39.18%。但目前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几大跨国公司所垄断。

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5家;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主力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公司垄断。

2005年医药工业发展趋势

2005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三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9%,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2004年国内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这一趋势将在2005年延续。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优势行业,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各子行业间的盈利能力差异性较为突出。

药价继续稳中有降。2004年6月7日,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种400多个规格的抗生素降价,降价的24种药品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降幅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平均降幅约为35%,最高达58%,而总体降价金额大约35亿元。可以预见,2005年政府将继续推进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全球医药研发中心转设中国。据了解,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GSK、罗氏、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等跨国公司还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随着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行动的完成,跨国公司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

外企参与将促使OTC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医药零售市场的增长已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重视。如德国默克2003年9月宣布启动其中国市场的OTC项目;罗氏将中国纳入OTC全球10大核心国家之一,计划今后5年在中国的OTC销售年增长50%,到2008年达到10亿元规模;2004年2月,香港最大的OTC生产商乐信药业与美国雅来制药联手开拓国内OTC市场;2004年4月,诺华公司整合旗下的“扶他林”系列品牌,标志着诺华将发力中国OTC市场;接着,德国马博士进驻中国OTC市场。有关专家预测,随着2003年和2004年各外企纷纷启动并预热OTC市场,2005年中国OTC市场将出现一大批新的大品牌,OTC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数据来源:医药经济统计网www.smei.net.cn)

图1:医药工业增加值分月完成情况

图2:化学原料药分月产量及增长

图3: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